第一千四百章 建议
封侯 by 高月
2023-8-20 22:44
休息了一夜,次日上午,陈庆开始听取主要官员的汇报,忙碌了整整一天,他着实有点头昏脑胀,索性带上妻儿一起上街游逛。
他们的游逛当然不是步行,而是坐在马车上观光,马车缓缓进了县城,县城里和码头一样,充满了喧嚣热闹,到处人来人往,两边店铺林立,叫卖声此起彼伏。
宋朝朝廷对海商进行财政掠夺后,严重打击了各地海商,唯有泉州的海商蓬勃发展,各地的海商纷纷迁到泉州,更加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。
泉州现在和京兆一样,也变成了国际性大都市,到处是来自海外各国的商人,可以听到各种语言。
“父亲,有的商人坐店,有的商人背包,怎么区别他们?”陈冀忍不住问道。
陈庆微微笑道:“开店的叫做坐商,专门收购海外的货物,然后运到内地市场去销售,同时又从内地市场采购丝绸、瓷器,卖给海外客商和行商,一进一出,获利不高,但好在比较稳定,背包就是行商了,他们跑海外进行贸易,也是一出一进,利润比较高,一般都有五倍获利。”
“孩儿看见行商很多,他们都有自己的海船吗?”
陈庆哈哈一笑,“你想想可能吗?”
陈冀脸一红道:“确实不太可能!”
陈庆缓缓道:“现在去南洋的贸易的船只有两种,一种是私船,大概有八十艘,五千石的海船居多,万石海船也有,比较少,它们一年去两趟南洋,但十几艘万石海船还要去大食,所有私人的万石海船每年只出海一次,一次就要半年;另一种就是官船,有一百艘,每年出海两次,只去南洋,不管官船还是私船,都对外售票,行商就是搭乘船只出海,准时出海,准时回来。”
“那私人海船是不是组织武士保护海船呢?孩儿刚才看见十几名武士走过去。”
陈庆摇摇头,“那些武士只是负责维护船上秩序,不对付海盗,对付海盗是我们的水军,每次官船出行,都会有两艘水军战船跟随护卫,私人的货船也会跟随,他们去大食的货船也会在十月前赶回来,跟随我们最后一批官船回泉州。”
“孩儿刚才听一个商人说,广州那边没有商船出海了,都到泉州来了。”
陈庆淡淡道:“这几年朝廷杀鸡取卵,逼着海商买会子,海船被征收走,也不补偿,鸡都杀光了,怎么还会有蛋?”
“孩儿明白了!”
这时,余莲指着窗外好奇道:“官人,那十几个女人是哪里的?穿着好怪异!”
陈庆瞥了一眼,见是一队日本国女子,约有十几人,个个脸涂得雪白,头戴斗笠,穿着唐式和服,前往日本国的航线开通后,很多日本妓女便来泉州谋生了,甚至京兆也有了。
陈庆便笑道:“她们便是倭妓,从日本过来的。”
余莲天天看报纸,知道倭妓这件事,听说是妓女,她着实鄙视地撇了撇嘴。
“官人,那几个人好黑啊!”姚梅也发现了新奇事物。
陈庆也看见了,笑道:“那是从遥远大食跟随主人一起过来的黑奴,你看前面那个穿白袍子的大食商人,就是他们的主人。”
“他们莫非就是唐朝的昆仑奴?”姚梅想起了自己听说过的一个典故。
“就算是吧!”
陈庆微微笑道:“唐朝的昆仑奴大部分是天竺的黑人,和他们不太一样,但也有和他们一样的,叫做昆仑奴。”
马车穿城而过,又去了码头,码头上还在卸货,上千民夫背着一袋袋沉重的货物从舷板上缓缓走下来,又用独轮鹿车推送货物去仓库,陈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,他没有想到泉州的码头还这么落后,完全就是消耗人力。
这时,他看见了市舶署署令张经,便道:“我去看一看,马上就回来,你们稍等片刻!”
几名亲兵跟随陈庆走了过去,张经回头看见雍王殿下,吓了一跳,连忙过来见礼。
陈庆看了一眼正在搬运物资的民夫道:“别的货船也是这样搬运物资?”
张经有些不安道:“一直都是这样!”
“这样太费力了,你们应该去京兆看看怎么卸货,比你们这样省力得多。”
“卑职下次去京兆,一定好好学习。”
陈庆一摆手,“不用去京兆了,我现在就告诉你怎么做!”
“请殿下训示!”
陈庆不紧不慢道:“做好三件事,第一,要准备一批装卸箱,每只装卸箱都是三尺见方,一点都不能有误差,所有物资都放在装卸内搬运。”
张经急了,“殿下,三尺见方的大箱子搬运,太沉重了。”
“我当然知道很重,然后我就要说第二件事,你耐心点,好好听着!”
张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,不敢再插嘴了。
“第二件事简单说就是竖杆子,拉绳子,在码头上要竖一根铁杆子,要插深一些,让它足够坚固,然后每艘船上也要有一根杆子,两根杆子之间拉起绳子,装卸箱用铁钩钩在绳子上,直接从船上滑下来,明白了吗?”
“卑职明白,铁杆要很结实才行。”
“原理很简单,你们自己想办法怎么做好,然后上货用大型滑轮,利用畜力拉拽送货上船,我再说第三件事,要用驴拉车去仓库,而不是人推车去仓库,那种车要尽量底矮,做成平板,方便装卸箱从车上抬下来,车的大小是三尺见方多一点,正好放一只装卸箱,下面要有固定扣,防止装卸箱从车上滑落,另外,去仓库的地面要弄平坦,方便毛驴拉车。”
“卑职完全明白了,一定照办。”
陈庆又道:“我要提醒你的是,装卸箱的尺寸各地都是一样,不准擅自更改,你们可以聪明一点,把装卸箱四面都做成活板,方便把货物取出来。”
陈庆说的就是类似集装箱的标准,只不过现在没有叉车,所以不能做那么大,三尺长宽高足矣,关键是各地统一,秦朝就有‘车同轨,书同文’,所以箱同规大家都完全能接受,一点就透。
张经完全理解了雍王的训示,他当即着手实施,三个月后,所有货物卸货上货,都用上了装卸箱、卸货滑绳、上货滑轮和驴拉箱车四大神器,虽然码头上还是那么多人,但卸货上货效率却提高了几倍。